最近在根据Cicerone考试大纲做一些侍酒知识的学习,决定将一些搜集到的资料共享给大家。
欢迎下载打印!
*实际操作上除了一些特殊的啤酒,例如小麦啤酒、科隆啤酒、烈性啤酒外,我们都可以用品鉴杯或者郁金香杯型去侍酒(假如是一个社交场合,甚至品脱杯也可以),并非说一定要绝对符合指南中的杯型。不过每一种杯型对应每一种啤酒的文化,假如能够在侍酒中同时体现啤酒文化,是最好不过。所以理解杯型的历史和功能,才是侍酒师应该掌握的技能。
德国
足型皮尔森杯 Footed Pilsner
说起皮尔森,不得不提起 Pilsner Urquell(皮尔森之源),从酿造出第一款皮尔森开始到今天,也算是一种奇迹。而现在大家常用的足型皮尔森杯,其实也是他们创造的。
Pilsner Urquell
按照他们在官网的文字描述,这款酒杯可以:细长的锥形杯体最大程度地增加透过啤酒的光线,以展现清澈的金黄色。酒杯的脚让品饮者用手拿着但不会让啤酒升温,毕竟拉格冷饮极佳。形状也浓缩了酒杯顶部的香气,就像葡萄酒杯,它让皮尔森喝起来有多重感官体验。不过可惜的是,它现在已经没有继续用这种杯型。而是用马克杯来盛放他们的啤酒。
德式升装马克杯 Mass
德式升装马克杯的德文名Maß,意思是“量”。它其实是Maßkrug的缩写,Maß原本是一个测量单位,代表着一升。理所当然,Maßkrug就代表一升量的酒杯。在啤酒节或者啤酒花园里,通常都会用这种大杯来侍酒,以达到尽兴的状态。
德国马克啤酒杯的起源于17世纪,德国人开始用陶制的/石器制作的啤酒杯侍酒,那时他们叫Stein Krug,意思是石头杯子。演变到现在,陶制和石器已经成为过去,现在玻璃制的啤酒杯叫Beer Krug,而一升装的就是上面提到的Maßkrug。
各式各样的 Stein Krug
德式小麦啤酒杯 Weizen Vase
德式小麦啤酒杯有着优雅的曲线,合手的弧度,是国内最常见的德式啤酒杯之一。关于德式小麦啤酒杯的起源难以考究,但从通用的设计来看,很有可能借鉴了敞口直身杯和高脚杯(Goblet)进化而来。几乎所有的小麦啤酒杯的介绍都会说:细长的杯身减慢二氧化碳逃逸速度,而且能够近距离观察金黄色的美妙酒色。
目前流行的现代小麦啤酒杯顶部呈收口的半球弧形,但传统的杯型设计上半部分是开口或者垂直。当然,”收口“型啤酒杯更加容易聚集香气,其设计起源也无法考据。小麦啤酒酒杯一般是500ml量,以方便收纳小麦啤酒很厚的啤酒泡沫头。
位于德国纽伦堡的小麦啤酒杯博物馆馆藏
直身杯 Stange
直身杯全称叫科隆直身杯(Kölsch Stange),如名字所示,这是给科隆啤酒准备的杯子。这是科隆啤酒厂协会(Kölner Verbund Brauereien)规定使用的杯型,其起源也不可考究,不过在1922年出版的《 Der "Bieresel" im Jahre 1860》中的插图上,可以观察到杯型方面已经和现在用的 Stange很相似。但即使到了20世纪初,文献方面也少有引用到“Stange”这个词汇,所以可能是科隆啤酒厂协会在1945年成立后制作章程的时候,规定这个直身杯型名为“Stange”。
Der "Bieresel" im Jahre 1860
科隆直身杯的设计专门照顾科隆啤酒,因为科隆啤酒的低碳酸度及泡沫不稳定,小直径的杯身以减少啤酒大量接触空气而变差,同时能够聚起一个较好的泡沫头。
威利杯 Willi Becher
威利杯据闻是由Ruhrglas AG的销售主管Willy Steinmeier在1954年设计的,但即使在Ruhrglas AG(现在的Oberland Glas)的官网上也找到此信息。又是一个不可考据的传闻。
树屋 Willi Becher,由 Rastal制造
威利杯是德国常用的饮用玻璃杯,用于啤酒上,微微收口的杯口有助于香气集中。其他没什么明显特点。
美国
雪克杯 Shaker Pint
雪克杯又叫调酒品脱杯,一开始用于调酒,一般不用来直接喝酒。雪克杯是很标准的敞口直杯身,几乎是最原始的杯型之一。雪克杯为何在美国被大量使用有两种说法:一种是Garrett Oliver(布鲁林克酒厂酿酒师,牛津啤酒伴侣编辑):因为多样化啤酒的缺少(禁酒令后的美国啤酒市场由大型工业啤酒厂占主导),导致大家不再注重杯型,所以雪克杯这种方便管理和维护的杯型就大行其道;另外一种是Randy Mosher在《啤酒圣经》中提到,20世纪80年代,精酿啤酒开始崛起,人们可以喝比较多的精酿啤酒,所以用雪克杯。个人倾向于第一种解释。
Mikkeller的雪克杯
雪克杯很方便储存堆叠,但其实对香气提升乏善可陈,甚至减弱,用于怼酒是不错的。但不建议用此装较烈的啤酒,烈性啤酒小杯饮用才是最棒的。
英国/爱尔兰
酒吧马克杯 Pub Mug
酒吧马克杯的杯型也是最原始的几个杯型之一,只不过以前可能是木头、陶瓷、石器,现在是玻璃罢了。酒吧马克杯,又叫英式波纹品脱杯(Dimpled Mug),Randy Mosher在《啤酒圣经》中指这是1948年创造的,但啤酒作家Martyn Cornell指出,最早的全方位带有透镜设计的品脱杯发明应该是1938年。
酒吧马克杯与德式升装马克杯最大的不同就是容量,酒吧马克杯跟随的是英式标准品脱容量(568ml),而德国是一升;而且英式的马克杯有一定弧度。带手柄的品脱杯方便手提,也防止手部加温啤酒。透镜设计使啤酒看起来在跃动,很梦幻。虽然外观很美,但香气方面其实没有提升。
“无暇”品脱 Nonic Pint
无暇品脱,1913年,由 Albert Pick & Co公司的 Hugo Pick创造,原来的名字是“Nonik”,是No-nick(没有缺口的)的变体。他申请了两项专利,外观设计专利及产品专利。尽管外观设计专利未被申请到,但因此这种杯型慢慢变得非常流行。只不过想用“Nonik”品牌,需要Hugo Pick授权。
Nonic Pint设计原稿
这种杯型设计最主要以环形突出的杯沿,加强杯子的抓地力,也防止杯与杯之间的躯干碰撞。不过这种中间比杯口的大的设计,是一定带有聚香的效果,这也是“无暇”比普通品脱好的地方之一。
郁金香品脱 Tulip Pint
郁金香品脱可能诞生于20世纪初,又有说法杯子的发明与健力士(Guinness,19世纪末就已经很流行)相关。无论传说如何,这种杯型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是,以前主要用来装爱尔兰世涛。这并不代表它不能胜任其他酒款。
这种杯型继承了一部分郁金香的造型,同时阔杯口有助于容纳较厚的泡沫头。当然,微微内收的杯口会一定程度上聚集香气。这种杯型有其他的曲线,像布拉格品脱和东京品脱,一个较为细长的杯身,与小麦啤酒杯有点像,后者弧度更大;另一个更像是雪克杯多了一个有一定弧度的底座。
布拉格品脱和东京品脱
比利时
高脚杯 Goblet
高脚杯的杯型历史十分悠久,基本上你们在历史书上面看到的喝酒器皿,一定少不了高脚杯,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。早期与宗教息息相关,所以也叫圣杯(Chalice)。
苏格拉底之死 1787,画里明显见到高脚杯
高脚杯的大敞口,方便大口饮用。比利时啤酒都有着酯香强劲的特点,所以不用太刻意去聚香。而锥形下沉的底部,有助于倒酒的时候形成泡沫。不过,我个人不建议大口饮用比利时的烈性艾尔,毕竟讨喜又暗藏杀机的啤酒非他们莫属了。
郁金香杯 Tulip
郁金香杯型很常见,在法语区,经常被用来喝香槟。部分资料来源提到郁金香杯型出现在1930年左右,但我们都知道啤酒的郁金香杯和香槟的郁金香杯还是有很大区别,一个体积较小,一个体积较大。据说啤酒郁金香杯型是由 Duvel 和Karmeliet 做的推广。
Singlecut(半缺角)的郁金香杯
郁金香的好处不言而喻,回顾上面提到的杯型都能看到郁金香般的曲线,聚香效果大同小异。而敞口设计更容易形成一个细腻的泡沫头。
法式“果冻”杯/咖啡杯 French “Jelly” Glass
名字的来源于法国厨房用来做果冻的模具。这个杯型的历史不可考据,可能与1920年前后的十面杯/灯笼杯(Ten-sided/Lantern mug)发明相关。而在比利时,使用这种杯型很有可能与当地饮食文化有关,比利时的咖啡馆开到遍地都是,与中国不同的是,咖啡馆承担的作用更像是粤式的茶餐厅,从咖啡到酒精饮料,便餐到正餐都有。所以用咖啡杯来喝酒也是一个很合理的事情。所以这个杯型一般和一些畅饮型的啤酒先关联,例如小麦白啤、兰比克、法兰德斯红等等。
十面杯
这种杯型可能外观上有一定观赏性,但在香气提升上并无过人之处。
兰比克名厂 Gueuze Tilquin的杯子
闻香杯/白兰地杯 Snifter
品鉴杯的杯型的最早记载大约在公元50年前后,由当时罗马政治家,长老普林尼(Pliny the Elder)记载。但当时主要用高脚杯。
评分网站 Untappd的品鉴杯
这个杯型的好处不用多说,小巧的身形能够保证快速饮用保持新鲜;更小的杯口能聚集更多香气。一般用于较为烈性的,不适合大口饮用的啤酒。
-EOF-
Cicerone杯型指南原图:
参考文章:
http://zythophile.co.uk/2007/06/29/a-short-history-of-beer-glasses/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eer_glassware
http://whichbeerglass.com
https://indianaontap.com/news/tulips-nonics-goblets-oh-brief-history-craft-beer-glassware/
https://www.citylab.com/design/2014/09/so-long-shaker-pint-we-hardly-knew-ye/380440/
http://aufeinkoelsch.de/die-koelschstange/
https://ifood.tv/equipment/brandy-snifter/about
Weizenbierglasmuseum
http://www.weizenglasmuseum-nuernberg.de/
http://maisons-champagne.com/fr/maisons/art-de-la-degustation/avant-d-ouvrir/article/choisir-ses-verres
Kölner Verbund Brauereien
http://www.koelner-brauerei-verband.de/willkommen.html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